国评在即,咸宁公路部门提前谋划,全域行动,市县公路部门紧紧围绕日常养护、养护工程、路域环境、桥隧管理等重点方面,查缺补漏、补齐短板,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推动公路养护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技术化、规范化管养水平再上新台阶,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便捷出行环境。
一是精耕日常养护,夯实公路“健康”基石。
咸宁公路部门始终将日常养护作为保障路网安全畅通根本,多措并举提升管养水平。截至7月底,陆续组织开展覆盖全市范围的季度养护管理交流2次,深入养护一线实地指导10次,重点指导G106、G353等关键线路路容路貌整治。对省道提前开展系统性筛查,筛查出里程超50公里路段12条,集中力量进行整治提升。在日常养护作业方面,各县市区组织养护力量累计完成修补路面坑槽2.7万平方米、路面裂缝灌缝400余公里、清理边沟1500余公里、整修路基及路肩2000余公里、修整边坡180余公里。交安设施方面,安装钢护栏4000余米,修复钢护栏1200余米,修复标志牌451块,补划标线12000平方米,更换百米桩或示警桩1154根等。
通山县公路事业中心在S209咸通线组织干线公路路面处置应急演练,采用沥青热再生技术,设置公路巡查安防处置、热再生技术实操两科目,展现旧料100%就地再生、快速高效等优势,2小时完成处置,持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和技术支撑。
二是盯紧质量安全,稳步推进养护工程实施。
市公路中心开展现场督办指导20余次,全市养护工程项目均科学设计、精心施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管控,加强边施工边通车路段交通管控引导,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标准,保障工程进度与质量、安全同步提升。截至7月底,路面养护工程完工94.4公里(占比90.8%),危旧桥隧改造完工4座(占比75%),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完工50.353公里(占比100%)。
咸安区在S208横路线路面改造工程中应用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既是环保循环利用,又可有效缩短工期,为全市路面改造提供高效、环保、优质解决方案。
三是擦亮路域“颜值”,持续优化公路通行环境。
咸宁市持续强化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市公路中心每月定期暗访通报,坚持政府主导,坚持部门联动,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整改闭合,形成齐抓共管局面。截至7月底,共暗访累计线路21000余公里、养护站40余次、停车区和交通厕所40余次、桥梁50余座。通报问题累计130余项,各地积极响应,同步推进整治整改工作。
赤壁市小柏公路站借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东风”,创新“冲洗+清扫”联合作业链与精细化分段保洁的协作机制,解决路面抛洒问题,从技术、协作、理念三方面实现养护模式创新,一幅高效整治路域环境的养护新画卷正逐步展开。
四是加强桥隧管养,坚守本质安全和底线。
市公路中心督导各县全面梳理、完善内业资料,补充相关制度和管理资料。在全市公路养护半年交流帮扶工作中,帮扶组将桥梁安全管理作为重点检查内容并实施针对性指导,严格落实“一桥(隧)一档”制度,全面梳理完善日常巡查、检测评估、养护维修等内业资料,确保档案齐全规范。
五是坚持“常长”两字,体现咸宁公路养护担当。
咸宁公路部门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集中业务骨干,抽调精锐力量,统筹指导“国评”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抓日常,上下联动,步调一致,将组织领导、责任落实融入养护全流程,从市到县,从日常巡查到重点攻坚,点滴积累汇聚成养护管理扎实成效,既展现着咸宁公路“硬实力”,更彰显着主动作为“软实力”,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态度和作为,愿以一域之光为全域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