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通城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紧扣季节特点,以“精细化养护”与“常态化管理”双轮驱动,全面掀起夏季公路养护热潮。中心统筹部署预防修复与日常管护工作,既抢抓高温养护“黄金期”攻坚路面病害,又以长效机制守护路域环境,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筑牢交通基础。
科学部署,双轨养护筑牢安全防线
针对夏季高温多雨、公路病害易发的特性,中心创新推出“预防+修复”双轨并行养护方案。一方面组织养护人员对全县国省干线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整治路面裂缝、坑槽、等隐患;另一方面采取“错峰作业”模式,在保障养护质量的同时严守作业安全底线。“温度越高,越是养护施工作业的最佳时机。”道班养护工人介绍,高温环境下沥青性能更优,与坑槽路面契合度更高,修补后的路面平整牢固且耐用性强。中心遵循“浅坑深挖,散坑连修,碎缝早封”原则,对坑槽严重路段实施铣刨摊铺工艺,截至目前已累计处置路面病害3500平方米,实现“发现一处、修复一处、达标一处”的养护目标。
长效管护,多维举措扮靓路域环境
在常态化养护工作中,中心以“畅安舒美”为导向,构建“人工+机械”协同作业体系。通过增加高温天气洒水频次、系统清理边沟桥涵,确保汛期道路排水畅通;同步开展行道树修剪、标志标牌清洁、防撞护栏修复等专项整治,累计修剪遮挡标志牌树木1200余株,修复更换受损安防设施超百处,保障行车视线通透与道路安全防护能力。 针对夏季植物生长旺盛的特点,完成绿化带修剪60公里、路肩除草270余公里,打造“高颜值”公路景观带。同时充实应急物资储备,配备沙袋、抽水泵、防滑料等设备,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突发险情响应迅速。此外,通过宣传横幅、法规普及等方式强化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形成全民参与养护的良好氛围。
数据显示,入夏以来中心累计投入养护人员450余人次、机械设备90余台班,完成路面保洁580公里,路域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