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对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89号建议的答复

索引号 : 011337442/2022-31539 文  号 :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公路 发文单位: 咸宁市交通运输局

名 称: 对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8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2年09月07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2-07-25

吴红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用科技手段加强对重载车辆管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治超工作总体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以治超“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为抓手,坚持大员上阵、兵团作战、重拳出击,治超工作取得较好成效。部门联动重点整治超限超量开采的源头企业,全市先后共有26家矿山企业停产限期整改,治超工作形成压倒性态势,得到了省治超办的高度肯定。通过强力震慑,推动“应装尽装”的超载运输改为“少装多跑”的标载运行,货车也由以前的“后八轮”变为轻量化六轴货车(49吨),多数源头企业和运输企业一改过去“超限超载利益最大化”为现在的“标准装载运行安全化”。

二、科技治超开展情况

目前,我市在源头治超、路面治超、信用治超方面积极应用科技手段,促进治超工作科技化、高效化,促进治超工作更好的开展。

在源头治超方面,咸安区2019年在矿山源头安装升降式限高架和视频监控,严格执行三不进场三不出场,从严管控源头超载行为。各县市区督促矿山源头单位使用标准磅单和榜单信息录入系统,保存数据信息,便于加强监管。个别地方探索重点货运源头单位磅房安装视频监控等设备,联网运行并接入县监控平台,加强货车装载情况远程监管,防止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出场(站)上路行驶。

在路面治超方面,全市7个固定治超站,除通城隽水站在改扩建中,其它6个站运行正常。全市已建成5个电子抓拍系统(横沟、官塘、桂花、双溪、下津),已建成5个不停车检测系统。电子抓拍系统接入公安交警监控处罚平台,有效引导货车自觉有序进站接受检测(货车不进站检测直接驶离交警监控视为闯禁行扣3分罚款200元)。通城县已于3月份启动了智慧治超系统工程建设,把治超非现场执法设备设施和执法站点纳入公路建设计划同步实施;在现有干线公路的重要货运通道节点,建设公路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计划在全县建设7套不停车称重检测系统,1个治超管理系统,新增4处卸货场,每处货场预计用地约10亩,在全县形成全覆盖、全天候的智慧治超检测系统。

公安部门积极推进超限超载治理关口前移,用好部级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交通安全风险预警”功能,定期分析辖区中高风险货运企业、车辆、驾驶人,会同交通运输部门落实宣传警示和隐患治理措施;督促按要求安装出口称重检测设备和视频监控设施并联网运行,从源头上防范超限、超载货车出场上路,对查处的超载货车,处罚地公安交管部门在询问笔录中详细采集货物装载场站信息,并录入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省交管局督促装载源头所在地公安交管部门配合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实施处罚。强化分析研判,充分发挥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和本地重点车辆管控平台作用,认真梳理排查多次通行同一路段的货车,分析规律特点,精准拦截检查。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大科技设施投入力度。各县(市、区)加大资金投入,实施超限检测站标准化建设或改造,进一步完善电子抓拍系统并接入公安交警监控处罚平台,引导货车自觉有序进站接受检测。

2、继续加大治超信息共享。加大交通、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利和湖泊等部门信息共享,加强治超工作合力。

3、推进水利和湖泊打造数字水利与治超信息共享。市水利和湖泊局将建设的视频监控站点共享给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共同做好重载车辆的管理,保障道路交通运输安全。

4、推进智能矿山数字化建设与治超信息共享。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对全市新建矿山全部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推进智能矿山数字化,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将出场运输、计量、销售等关键点与公安、交通运输监控平台对接,实现远程监控。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咸宁交通运输事业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

咸宁市交通运输局

2022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