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咸宁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十四五”规划

索引号 : 011337442/2022-21118 文  号 :

主题分类: 水运;公路;铁路;民航 发文单位: 咸宁市交通运输局

名 称: 咸宁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十四五”规划 发布日期: 2022年07月11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目录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二)主要问题

二、形势要求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规划布局

(一)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布局

(二)综合交通运输线网布局

(三)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布局

五、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二)着力改善公众出行服务

(三)全面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四)提高智慧交通建设水平

(五)践行绿色交通发展理念

(六)强化平安交通综合管控

(七)重视行业治理体制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做好顶层设计

(二)加强规划约束

(三)创新管理体制

(四)强化要素保障

(五)创新投融资机制

(六)加强队伍建设6

为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升服务供给质量,建立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根据《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咸宁市以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鄂南旅游集散中心、湘鄂赣边界地区现代物流中心、湖北长江经济带重要航运基地为总体目标,积极有效推进交通运输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基本完成“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

咸宁市现基本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普通干线公路为支撑,以水运为补充,农村公路广泛覆盖的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公路路网日渐完善。全市普通公路通车总里程16894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1358公里;公路网密度173.2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62公里/百平方公里)与“十二五”末相比,增长率达8.74%。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2公里,通车密度为4.88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前列。咸宁市现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乡乡通二级公路、村村通沥青水泥路、20户以上组通硬化路的公路网络体系,实现快速融入武汉“123”交通圈,形成至周边城市(鄂州、黄石、岳阳、仙桃等)1小时城际交通圈,至各县市区半小时市域交通圈。

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咸宁市内抓提等升级、外抓沟通衔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市交通运输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建成通车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武深高速公路湖北段,目前市域内有京港澳、武深、杭瑞、大广、咸通、蕲嘉6条高速公路,为全省首个县县通高速的市州。赤壁长江大桥、嘉鱼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结束了咸宁“拥江无桥”的历史。国省干线改造方面,稳步推进国道106107等改扩建项目建设,大幅提升国省道路况水平。“四好农村路”建设方面,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农村公路通行水平和路域环境明显提升,交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实现“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到畅”,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个,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3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10个。公路养护方面,基本完善公路建管养运体系,公路“路长制”全面推行,普通国省道公路路况排名全省前列。

铁路建设颇具规模。全市境内已通车京广铁路、京港高速铁路和武咸城际铁路3条铁路,里程合计205公里,铁路电气化率达100%,铁路运输能力较强。“十三五”期间,咸宁市增开了咸宁至孝感的直达车,实现武孝城际、武咸城际互联互通;启动了常岳九(昌)铁路的前期研究论证工作;积极推进武咸城铁南延线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内河水运稳步发展。咸宁水运资源丰富,水路航程440多公里,其中长江黄金水道128公里。目前已建赤壁和嘉鱼2个港口,生产经营性码头泊位8个,渡口78个。“十三五”期间,航道整治方面,加快推进以长江、陆水、淦河、富水航道为骨干的航道网,完成陆水航道治理工程,打通赤壁入江通道。港口码头方面,潘家湾综合码头技改项目已于20201124日交竣工验收;进行码头规范性整治工作,使长江岸线得到极大修复;赤壁车埠港区节堤作业区综合码头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咸宁长江综合门户港及公铁水联运项目前期工作逐步推进。规划方面,《嘉鱼港总体规划》经过多次修编已上报省政府待批;《赤壁港总体规划2019-2035》已获批复实施,将建设51000-3000吨级泊位。

2.公众出行体系稳步发展

一是客运站场体系逐渐完善。铁路方面,全市现有铁路客运站8个,其中咸安区6个,赤壁市2个。道路方面,全市共有等级汽车客运站场52个(其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6个、三级站3个),农村客运候车亭(招呼站)623个,初步形成了功能规范、设施配套的客运站场体系,城乡交通运输服务均等化初步实现。二是城市公共交通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咸宁市现有公共交通营运车辆965辆,其中液化石油气运营车辆27辆,纯电动客车938辆,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8.4台(标台),公交车辆实现“四全”,运营车辆装备水平在全省行业处于领先水平。现有公共交通运营线路64条,运营线路总长度1044公里,线路网总长度410公里,年运营里程7625万公里,年客运量10458万人次。公交站台300米覆盖率为67.68%、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为96.29%。咸宁市公交系统经过全方位建设,通过了国家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三是基本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咸宁市以现有道路客运班线为基础,大力推进市内县际客运、城际客运公交化改造。全市已实施多条覆盖重点乡镇的农村公交化改造线路,建立了以城带乡、干支互补、以热补冷的资源配置机制,实行以班车客运为基础、其他方式为补充的经营体系。目前全市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为100%四是全力推进全域公交创建。加快农村公交线路优化布局,建设公交站台站场,推进农产品进城、工业产品下乡的客货邮游融合发展,赤壁市成功创建省级全域公交示范县,初步构建了以城区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辐射县域的城乡公共交通网络体系。

3.传统货运逐步转型升级

一是传统货运站向物流园区转型升级。咸宁市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的物流园项目有7个,在建物流园7个。与此同时,咸宁横沟铁路物流园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二是单一运输方式向多式联运转型升级。依托干线公路、港口、铁路货场,充分发挥交通枢纽的集散和辐射效应,重点发展多式联运,推动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资源的整合,实现物流节点和物流通道的有效衔接。“十三五”期间,咸宁市以京广铁路货运站外迁为契机,以发展多式联运为主的咸宁铁路物流园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三是物流配送向三级配送体系、绿色货运配送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建成运营县级农村物流中心和平台5个,镇级服务站51个,村级服务点556个。物流企业247家,其中 A 级企业已达到了19家。“十三五”期间,咸宁市加快构建 “一点多能、一网共用、功能完善、运行高效、深度融合”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提供通达便捷的货运服务。其中赤壁市康华智慧物流园构建的农村物流三级配送体系,破解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与“最初一公里”的瓶颈问题,该农村物流三级配送体系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十大典型案例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绿色货运配送方面,咸宁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创建城市”。

4.交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咸宁市加快推进生态文化旅游长廊与咸宁风景道的建设。“十三五”时期,咸宁市共建成连接各景区、乡村振兴示范点4条国道、11条省道共26条路段的美丽公路、生态旅游示范路519.5公里。幕阜山旅游公路的建成通车,“特色香泉路”的全面建成,使贫困地区群众告别了“出行难”,走上了“致富路”。现已实现县县通高速、重点旅游目的地快速直达,实现重点景区二级及以上公路全覆盖、全市129处各类景区四级及以上公路全覆盖,实现“美丽新农村”建设中各类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公路全覆盖。

对标“宜居、宜游、宜业”全域生态公园城市创建,咸宁市全面启动了风景道建设,沿线串联星星竹海风景区、九宫山等大小36个旅游景点,规划路线全长978公里。截至目前累计已建成步行骑行综合道及骑行道63.6公里、自驾游道655公里,建设公路驿站27个,景观节点38个,完成咸宁风景道LOGO标识涂装345.9公里。咸宁风景道创建融入“美丽公路+”的理念,以“田园生活”为目标核心,加快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民宿休闲、房车营地等新业态与交通旅游的融合发展。

5.智慧交通建设有序推进

十三五”期间,咸宁市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对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路段、大型桥梁、长大隧道、高风险水域、重要航段和枢纽站场、港口等重点设施运行状态实现动态监测,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开发并启用“掌上公交”APP,利用GPS、BDS、GIS 等技术,实现公交车辆运营、调度、管理的智能化;建成“智慧交通”安全应急信息化管理平台、“两客一危”车辆动态监控违规信息闭环处理系统等,实现科技防控。

6.绿色交通建设取得突破

十三五”期间,咸宁市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全市营运黄标车全部淘汰。在公交方面,咸宁市城市公交在全省率先完成低碳改造,咸安城区、通山县、崇阳县、通城县、赤壁市实现城市新能源公交车全覆盖。在出租车方面,市区三家出租车企业对所有出租车进行“油改气”,市区656辆出租车全部为清洁能源出租车。在私家车方面,全市5000多居民购买电动汽车。此外,咸宁市加快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鼓励新能源物流车发展,使咸宁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创建城市”。在水路方面,全力开展长江大保护十大攻坚,有力推动经营性码头规范化岸电改造并具备岸电供电能力,围绕“高效、节能、环保”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大力发展高效节能环保船舶,鼓励新建LNG运力船舶,降底船舶运营成本,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减少船舶对水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逐步淘汰柴油船、汽油船。

7.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增强

十三五”期间,咸宁市不断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在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方面,实现特大型桥梁、隧道定期健康监测工作。在交通安全生产体系方面,规范运输市场管理,安全生产考核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荣获省政府“安全生产红旗单位”;加强行业监管体系和监控系统建设,完善道路运输日常监控系统,建成“智慧交通”安全应急信息化管理平台,科技防控“两客一危”成效明显,“两客一危”道路运输连续10年“零事故”,水上交通连续26年“零事故”。在交通应急救援方面,科学规划市域应急保障网络,各级公路部门建立区域应急救援小组,逐步完善建立了集远程调度指挥、公共信息服务一体的交通应急指挥调度中心,提升安全应急保障。

8.交通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咸宁市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预算内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资金和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基金等;开展“PPP项目落地年”活动,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引导民间投资预期,全力激活民资。“十三五”期间,咸宁市交通运输局创新交通投融资,争取交通运输部第一批PPP模式试点项目2个,补助14.78亿元,助推咸宁市交通大发展。全市“十三五”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已累计完成258.9亿元,占规划目标表236亿元的109.7%,交通固定资产连续十年完成超40亿元。通过多方拓展筹资融资渠道,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实现了咸宁市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9.行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咸宁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健全交通运输系统依法行政工作推进机制,加快政策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公开发布了中央下发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道路客运接驳运输管理办法(试行)》《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办法》等规章。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交办运〔201824号)等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结合咸宁市实际,制定了《咸宁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通过不断修订、制定法律法规,为行业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咸宁市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二)主要问题

1.交通网结构性短板仍然存在

运输结构仍需调整。咸宁交通运输仍以道路运输为主体。客运方面,2020年公路运输占比81.48%,铁路占比17.33%,水路占比1.19%;货运方面,2020年公路运输占比84.8%,铁路占比9.89%,水路占比5.31%。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仍较为薄弱,多种运输方式相衔接的综合型枢纽场站规划建设仍滞后,公水联运、铁水联运急需加快。

路网结构不尽合理。咸宁市路网等级结构不尽合理,有待优化。从行政等级看,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里程偏少,截止到2020年,咸宁市国道里程为521公里,省道里程为993公里,国省干线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比重为9%,位于全省第10,高于武汉市(8.96%),低于湖北省平均水平(9.68%)和全国平均水平(12.02%);从技术等级看,二级及以上公路总里程占比为13.83%,低于武汉市(21.3%),位于全省第10,等级公路占比为95.62%,低于武汉市(99.7%),省内排名14;从空间上看,咸宁市南部地区未与江西实现快速联系等问题依然存在,市域高速公路网结构亟待完善。

水运优势未能发挥。咸宁市水网密布,拥有长江黄金水道128公里,但受长江白鳍豚保护区的制约,可利用岸线受限,且沿线港口码头设施缺乏,同时由于支流内河航道通航条件较差,无法与长江主航道形成干支有机结合的内河航道网体系,导致长江黄金水道利用率不高,水运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铁路结构短板明显。京广铁路、京港高速铁路均为南北向运输大通道,咸宁市境内明显缺乏横向通道。同时,没有直通江西省的铁路线路,无法形成两地间的快捷通道。除此之外,咸宁市缺乏应有的铁路专用线,导致其对港口、大型产业集聚区服务能力差,存在与铁路运输需求不匹配、整体运输效益不高等问题。

轨道交通利用不高。目前武咸城际铁路的车次少,间隔长,客流量较小,上座率较低,亟需改造向南延伸并入全国高速铁路交通网络,解决“尽头路”问题。

航空机场建设滞后。咸宁市目前尚没有机场,根据《湖北省“十三五”民用航空发展及中长期机场建设规划》和《湖北省通用航空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的机场均未启动建设。

2.交通设施衔接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航运集疏运系统水平有待提升。咸宁长江综合门户港、武汉港、鄂州港、黄石港是咸宁市可利用的主要出海港,现有港口码头均以公路作为集疏运方式,没有铁路线与之接驳。二是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有待加强城市交通和过境交通之间干扰多,如咸安区G107G106G351干线公路穿城而过,部分城市出入口交通拥堵现象严重。推进普通干线公路城镇过境段、出入口路段改造,化解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的相互干扰是当务之急。三是景区道路衔接程度较低。咸宁、岳阳、九江旅游小三角区域“快进”旅游交通网络尚未完全形成;“慢游”交通网络的通达深度不够,与农村公路毛细血管的结合不够紧密,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3.公众出行服务质量仍需加强

客运服务水平与公众对便捷出行的殷切期待仍有一定差距。公众出行便捷服务与品质服务较差,出行模式单一,全域公交、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推进速度有待提高。旅客联程运输水平低,缺乏综合型客运枢纽场站,换乘不便。传统道路客运班线运营市场持续萎缩,个性化服务有待加强。咸宁市部分市县区尚未全面实现农村客运公交化、城乡公交绿色化、城乡老百姓出行一票制,尚未实现站内零距离换乘。

4.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咸宁市物流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物流发展体制不顺。目前咸宁市物流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割在若干个部门,自成体系、自我管理,无法形成有效合作和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二是物流行业管理不畅。物流行业投诉机制、仲裁机制不完善,导致物流企业处于弱势地位;行业定价机制缺失,造成恶性竞争及非理性价格战,本土物流企业难以做大做强。三是政府扶持力度不足,货物多式联运水平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四是物流市场主体“散、小、弱、低”,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5.交通运输资金形势比较严峻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所需资金大,资金投入不足会影响各县市区在交通项目规划和建设上的积极性。“十三五”期间,咸宁市积极争取上级补助,但随着国家对政府投资项目政策不断收紧,筹资难度不断加大;同时,上级补助存在范围窄的问题,如综合物流枢纽补助仅补助国家认同的枢纽节点城市,未考虑辐射范围,且补助额度较低,对多式联运、绿色城市货运等补助缺失。交通项目除国家、省级补助资金以外,往往都需要地方配套建设资金,而咸宁市各县市区政府财力有限,项目筹集资金基本来源于地方债券,变数较大。

6.交通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当今世界正朝向信息化发展,传统的交通技术和手段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交通的信息化建设是交通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咸宁市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行体制不完善,已有的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如货运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旅客出行服务信息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交通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形势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我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关键五年,是我市实施“武咸同城、市区引领、两带驱动、全域协同”的重要五年。我市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生态价值显现期、综合优势彰显期、市域治理优化期。新时代、新使命对咸宁市交通运输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要求咸宁交通发挥先行作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湖北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咸宁交通要肩负新的使命任务,当好区域经济转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官。聚焦“两新一重”扎实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凸显民生导向、支撑扩大内需;做好与沿江综合运输通道、京港澳运输通道等国家大通道的衔接,强化内部交通网络建设,构建内外高效联通的交通运输网络;培育规模化、现代化物流主体,发展全程物流和多式联运,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使咸宁交通在服务产业布局、联动资源要素、提振消费升级、促进经济循环等方面发挥基础支撑和先导作用。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咸宁交通加强对外互联互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咸宁市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国家重大战略重叠区,是鄂东南重要区域枢纽城市、武汉城市圈重要成员,要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持强化通道建设,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以咸宁市“武咸同城、市区引领、两带驱动、全域推进”区域发展布局为指导,强化“融入武汉”理念,提高武咸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主动加强在城市轨道、快轨、机场等多方面与武汉的对接;充分发挥“中三角”地理优势,积极推进以咸宁为节点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建设;充分融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支撑打造“武鄂黄黄咸”创新发展新格局;紧密联系岳阳、九江、安庆兄弟城市,在共同开发长江黄金水道、加强陆路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业等领域共谋发展。

——交通强国示范建设,要求咸宁交通精准发力、打造样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构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顶层设计。湖北试点确立了“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发展定位。咸宁市紧邻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处于长江立体综合交通走廊和鄂东交通转型发展示范区,南北方向的京广和东西方向的杭瑞两条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交汇于此,这均要求咸宁交通优化提升京广、杭瑞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加快长江支线陆水、富水、淦河航运发展,完善机场建设,助力畅通大通道、完善大网络、建设大枢纽、发展大运输。同时,巩固咸宁市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为打造交通强国咸宁样板精准发力。

——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绿色崛起,要求咸宁交通向智慧绿色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我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湖北省提出牢记“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历史使命,聚焦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绿色崛起。根据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咸宁肩负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重要使命。咸宁交通要坚持绿色崛起不动摇,强化交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交通运输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主动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推进先进数字信息技术在综合运输服务领域广泛应用,培育交通发展新动能、新模式;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尤其是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交通需求,实现高质量、可持续交通发展。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咸宁交通深化改革提升效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十四五”时期,咸宁市仍然处于基础设施大建设阶段,制约交通运输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亟待改革。咸宁交通要深化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以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坚决破除制约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交通运输要素市场化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和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总体来看,咸宁交通将在“十四五”时期迎来全新发展期:落实交通强国交通强省战略、开启交通强市建设新征程的起步期,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促进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加速期,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加快交通转型升级的突破期,坚持改革创新驱动、推进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咸宁交通要紧紧围绕更好服务国家、省市战略实施,强化区域枢纽作用,畅通综合运输通道,提升交通功能层级,为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服务。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交通强国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以湖北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为契机,落实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和咸宁市“武咸同城、市区引领、两带驱动、全域推进”区域发展布局,牢牢把握“适度超前、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总基调,着力推进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着力调整运输结构、推进深度融合、加强智慧引领,努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提高运输服务品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而推进咸宁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奋力谱写新时代咸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基本原则

适度超前,有序推进。按照适度超前原则,优化咸宁市的路网结构,完善综合运输功能布局;按照“有序推进”的原则,根据各运输方式、各市县发展需要,把握发展节奏,有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

战略引领,统筹协同。咸宁市应牢牢把握武咸同城等发展战略,把市级规划深度融入国家及区域战略,统筹推进,与国家及区域战略目标上高度契合、内在要求上高度统一、发展路径上高度一致,在服务国家及区域战略中加快自身交通发展。

补齐短板,提质增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当前交通运输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强化补短板力度;推进存量设施的提质改造,不断优化提升存量交通系统的质量效益。

衔接协调,融合发展。咸宁市应加强各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充分发挥各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加强区域协调,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整合交通运输系统资源充分发挥系统整体优势;推动交通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引导新生产消费流通方式和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生态绿色,安全可靠。践行“两山”理念,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创新绿色交通发展模式,降低交通运输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强度,促进交通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发展,注重安全,提高交通设施装备本质安全水平和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能力。

深化改革,突出创新。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统筹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作用,激发行业发展活力。推动技术创新,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形成发展新动能,以智能化带动管理流程优化和服务模式转变。

(三)发展目标

1.总目标

十四五”时期,咸宁市以人民满意为宗旨,着力推动交通运输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咸宁市要畅通大通道,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强武咸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推动建成城市群快速通达,与城镇发展轴、重要产业带有机衔接的综合运输大通道。要强化交通“硬联通”,以“增密、互通、提质”为目标,优化扩增高速公路、提质升级国省干线、安全畅通农村公路。要完善集疏运体系,发展多式联运,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实现咸宁面向长江黄金航道、沟通沿江经济带的航运交通圈,形成多层次、多方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九省通衢的便捷交通,提升服务供给质量。到2025年,实现“完善1个网络、形成1个通道布局、打通3个‘最后一公里’、6个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即“1136”的目标,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个网络: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1个通道布局:“三主二辅一廊”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布局。

3个“最后一公里”:港口集疏运的“最后一公里”,农村公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

6个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客货运服务水平建设、智慧交通建设、绿色交通建设、平安交通建设、行业治理体系建设。

2.具体目标

——综合运输通道。形成“三主二辅一廊”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布局,有效衔接城镇发展轴、重要产业带,沟通周边城市和各大经济区、乃至全国,支撑咸宁市经济社会发展。

——公路。高速公路:“十四五”时期至少谋划争取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不少于150公里,形成“三纵三横四射一联一环”的高速公路网,促进城市群互联互通,市域通达水平显著提高,对外辐射能力明显增强。干线公路:形成“六纵四横十二联”的国省干道公路网,“十四五”时期至少谋划争取普通国省道一二级公路建设项目不少于200公里,实现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95%次干线公路:形成“二十纵十八横”的次干线公路网,促进市区、乡镇、主要村庄之间的沟通与衔接,加强旅游景点的通达性,提高路网的能力和效率。农村公路:提升县乡道路网技术等级,改扩建2000公里,县道三级及以上比例达到50%以上,乡道四级公路双车道及以上比例达到20%以上,村道4.5米及以上路面比例达到20%以上,实现乡镇至少双通道出入,打通“最后一公里”。旅游公路网:形成以“井”字型干线公路网为主体的“快进”和以次干线旅游公路网为主体的“慢游”为布局的旅游交通运输网络,解决连接重要景区道路通行能力不足、运行不畅的问题。公路养护:至少谋划争取国省道大中修约400公里,农村公路中等以上占比达到85%

——港航水运。完成陆水河口至节堤枢纽段航道整治等疏浚提级工程,基本形成以长江为依托,以陆水、富水、淦河为骨干的航道网,扩大长江辐射带动范围,促进区域支流河道等水运资源的充分利用,加强咸宁市与周边沿江城市的水运沟通。发展多式联运,完善多式联运的集疏运体系,依托咸宁长江综合门户港、赤壁港,实施多式联运工程,打通港口码头的“最后一公里”。

——铁路。促进形成“三纵二横三支”的铁路网,提升咸宁市的区域枢纽地位。

——机场。积极推进咸宁机场、通城县湘鄂赣边区通用机场、赤壁通用机场建设,发挥航空对咸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

——客运。客运枢纽布局形成“一主一次双中心,四辅多点三层级”的形态,建成“市级枢纽型客运站、县级集散型客运站、乡镇级运输服务站”三级服务体系。针对城市客运,加快公交枢纽站场建设,同时大力推进公交线网新辟和优化调整,提高公交线网密度,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线网有效衔接。针对城际客运,推进武汉“1+8”城市圈城市互联互通的同城化客运体系建设,形成舒适快捷城际客运体系。针对农村客运,每个县(市、区)建立一个以乡镇为中心的客运网络,构建“区域全覆盖、优惠全享受、机制全保障”的城乡公交体系。

——货运物流。引导物流园区建设,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一核、三带、多节点”的布局形态;实现传统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逐步融合,走向一体化;农村物流三级配送体系基本形成,形成衔接顺畅、高效便捷的货运站场服务体系,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

——智慧交通。初步建成咸宁市智慧出行服务平台、交通工程建设信息平台、可视化网络监测平台、农村公路信息管理平台、智慧物流信息管理平台、交通运输云数据中心、咸宁市智慧旅游平台、水上监管信息化平台,使交通运输与信息技术融合水平逐步提高,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绿色交通。加强公路生态建设;实现港口船舶污染、干支航线污染有所减少;努力实现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和物流配送车辆电动化、新能源化和清洁化,形成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网络,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平安交通。一是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养护和治理,使基础设施的本质安全保障建设有所完善。二是完善交通安全生产体系。依法治理体系、安全责任体系、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灾害交通防治体系。三是强化交通应急救援能力。完善先期响应机制,建立完善应急现场危害识别、监测与评估机制,建立市场经济下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化建设与运行管理模式。

——行业治理。交通行业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方式有所创新,交通运输营商环境有所优化,公众参与交通治理渠道进一步拓宽,行业软实力有所提升,努力实现咸宁市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3-1 咸宁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20

2025

基础设施

公路通车总里程(万公里)

1.69

1.89

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公里)

482

550

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公里)

1425

1450

建制乡镇双通道比例(%

100

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个数

2

4

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个数

7

15

国省干线优良路率(%

88.51

90

农村公路中等以上占比(%

85

干线公路养护机械化水平(%

80

90

运输服务

城区万人公交拥有率(标台/万人)

18.4

20.0

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43.39

60

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

100

A级物流企业比例(%)

7.7

10

科技创新

城市公交一卡通覆盖比例(%)

90

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和定制客运线路电子客票覆盖率(%)

99

重点领域北斗系统应用率(%)

99

绿色安全

绿色能源公交车占城区公共交通比率(%

97.2

98

交通运输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率(%

5

道路运输较大以上等级行车事故死亡人数下降率(%

20

行业治理

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占行业管理人员比率(%)

10

12

四、规划布局

(一)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布局

构建以干线铁路、高等级航道、高速公路、国省道为主骨架的“三主二辅一廊”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简称“321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其中,“三主”为京广综合运输通道、杭瑞综合运输通道、武咸九综合运输通道;“二辅”为蕲嘉运输通道、荆咸九运输通道;“一廊”为长江一级航道运输走廊。

专栏4-1 三主二辅一廊”综合交通运输通道

层次一:主要通道

1)京广运输通道(北京市—咸宁市—广州市)

京广运输通道为国家“十纵十横”的黑河至港澳运输通道和湖北省“五纵四横”的京广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连接中原、京津冀,长株潭、珠三角城市群,对内贯穿咸宁市主城区,是武咸一体化发展和咸宁市纵向发展的重要运输通道。通道内铁路主要有京广铁路、京港高速铁路、咸宁至岳阳城际铁路等,公路主要有京港澳高速公路、武深高速公路、G107等。

2)杭瑞运输通道(杭州市—咸宁市—瑞丽市)

杭瑞运输通道是国家“十纵十横”的上海至瑞丽综合运输通道和湖北省“五纵四横”杭瑞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连接环鄱阳湖、长三角、黔中、滇中城市群,对内贯穿咸宁市通城、崇阳、通山县,是咸宁市横向发展的重要运输通道。通道内铁路主要有常德至岳阳至南昌高铁,公路主要有杭瑞高速公路、G106、G353、S358等,水路主要有富水航道等。

3)武咸九运输通道(武汉市—咸宁市—九江市)

武咸九运输通道北接武汉市,贯穿武汉城市圈,可至中原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南接九江市,贯穿环鄱阳湖城市群,可至海峡西岸城市群,是咸宁市南北走向的主要交通运输通道,是幕阜山地区对外出行的重要通道。通道内铁路主要有武咸城际铁路、武汉至咸宁至南昌高铁等,公路主要有咸通高速公路、通山至武宁高速公路、S31鄂咸高速南延、S209S122、武幕公路等,水路主要有淦河航道等。

层次二:辅助通道

1)蕲嘉运输通道(黄石市—咸宁市—仙桃市)

蕲嘉运输通道为武汉城市圈外环线交通通道,西连仙桃市,可达潜江、天门等江汉平原城市,东连黄石港万吨港,可通江达海。通道内铁路主要有咸宁至黄石货运专用铁路、嘉鱼港至京广线疏港铁路、赤壁官塘驿至金盛兰专用货运铁路,公路主要有蕲嘉高速、咸宁城区南外环高速公路、G351、S102和S330等。

2荆咸九运输通道(荆州市—咸宁市—九江市)

荆咸九运输通道北经赤壁长江大桥跨长江接江汉平原,往南至江西修水,连接环鄱阳湖城市群,是咸宁市副中心城市连通南三县的重要通道之一。通道内公路主要有赤壁长江大桥东延线、通城至修水高速公路、G351G353S246S417等,水路主要有陆水河航道等。

一廊:长江一级航道运输走廊

长江一级航道运输走廊沿长江咸宁段南岸,上游方向对接荆州,下游方向连接武汉,依托长江航运、沿江港口以及沿江公铁线路的建设,服务咸宁沿江经济带及相关县市的发展,也是咸宁市对接武汉、连接长江沿线城市、实现流域互动的重要运输通道。走廊以长江航道咸宁段为主,铁路主要涉及嘉鱼港至京广线疏港铁路,公路主要有G351、S359等,连接航道主要包括陆水航道、淦河航道等,码头主要有陆水河节堤综合码头、郑家洲综合码头、望山综合码头等。

6-1 咸宁市综合运输通道规划布局

(二)综合交通运输线网布局

1.构建分布均衡、高效通达的高速公路网

构建“三纵三横四射一联一环”的高速公路网结构。“三纵”分别为大广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武深高速公路;“三横”分别为杭瑞高速公路、蕲嘉高速公路、武汉都市区环线高速(簰洲湾长江大桥及接线高速公路);“四射”分别为S31鄂咸高速南延线、咸通高速公路与咸宁(通山)至九江(武宁)高速公路、赤壁长江大桥东延线、通城至修水高速公路;“一联”为嘉鱼至崇阳高速公路;“一环”为咸宁城区南外环高速公路。已建482公里,规划约276公里,共计约758公里。

2.构建互通、协调、快速的干线公路网

1)市域互通、协调、快速干线公路网

在现状“四纵四横四联”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道路的改扩建和新建,形成“六纵四横十二联”的国省干线公路网,共计约1666公里。实现咸宁市区与各县市之间以及各县市之间一级路连通,普通国省干线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实现路网快速通达。

专栏4-2六纵四横十二联”国省干线公路网

纵一:通山县慈口乡北山村-通城县麦市镇黄龙林场,由S358S209G106S415S246S362S259组成,全长约189公里,是连通咸宁市南三县的主要干线公路。

纵二:通山县慈口乡白果树村-赤壁市赵李桥镇,由S356S360G351S319S359S361S246组成,全长约170公里,促进了中部地区的纵向联系和产业发展。

纵三:咸安区双溪桥镇张寿村-通山县九宫山镇铜鼓包村,由武幕公路、S356G106S209组成,全长约88公里,补充了东部无南北向干线公路的短板,优化了咸宁市的干线公路网结构。

纵四:咸安区贺胜桥镇花坪村-通城县马港镇界上,由S122S208G106组成,全长约163公里,连通咸安区、崇阳县、通城县的主城区。

纵五:107国道咸宁段,全长约111公里,贯穿咸安区和赤壁市。

纵六:嘉鱼县潘家湾镇陶家墩-赤壁市黄盖湖镇,由S102G351S359组成,全长约96公里,是咸宁重要的沿江快速通道,配合武汉新港建设和咸宁128公里的长江岸线,发挥集疏运作用。

横一:嘉鱼县潘家湾镇-咸安区双溪桥镇蔡贤水库,由G351组成,全长约101公里,是嘉鱼县和咸宁市区联系的主要干线。

横二:嘉鱼县鱼岳镇-通山县洪港镇贾家源,由S359S208G106组成,全长约174公里,咸宁市中部地区联系的主要干线公路。

横三:赤壁市赤壁镇-崇阳县金塘镇界上,由G351G107S246组成,全长约147公里,处于咸宁市西部地区,连通长江,贯穿两大县市主中心,带动旅游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

横四:通城县北港镇大界-通城县麦市镇南岭,由G353组成,全长约 51 公里,贯穿通城县。

联接线在横纵线网布局的基础之上,根据国省道线路的建设情况,增加十二条联接线,提高路网效率,全长约376公里。

2)市域互通、协调的次干线公路网

在高速公路网和主干线公路网基础上,为促进市区、乡镇、主要村庄之间的沟通与衔接,加强旅游景点通达性和干线公路互通性,提高路网通行效率,以县乡道路为主体规划形成便捷通达的“二十纵十八横”次干线公路网,里程合计约1783 公里。

3.形成衔接便捷、安全、绿色的旅游公路网

结合“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模式,规划以干线公路网为骨架,次干线公路网为补充的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交通运输网络。

1)干线旅游交通网络

干线公路网形成“井”字型布局,贯穿市域,是咸宁市域内“快进”旅游交通网络,满足游客的快速到达,全力推进县域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打开交通大改善、旅游大发展新局面。

2)次干线旅游交通网络

实施“交通+旅游”战略,加快乡村旅游公路建设,推动咸宁市沿江、环山、环湖旅游公路建设,强化步道和自行车车道功能,优化次干线旅游公路的“慢游”网络,实现与干线旅游公路网络的高效衔接,形成交通促旅游,旅游促发展的新形势。

4.构建结构合理的铁路网

构建“三纵二横三支”的铁路网。其中“三纵”是京广铁路、京港高速铁路、武汉至咸宁至南昌高铁(已建武咸城际铁路);“二横”为常德至岳阳至南昌高铁、咸宁至岳阳城际铁路;“三支”是指嘉鱼港至京广线疏港铁路、赤壁官塘驿至金盛兰专用货运铁路、咸宁至黄石货运专用铁路。

5.形成能力充分的内河航道网

构建以长江为依托,以陆水、淦河、富水航道为骨干的航道网。加快陆水河疏浚工程、淦河疏浚工程和富水航道疏浚工程的实施,延伸主要航道服务范围,构建能力充分、细致完善的内河航道网络。加快推进内河航道周边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

6.加快推进航空业发展

按照《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湖北省通用航空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关发展思路,建设咸宁机场、通城县湘鄂赣边区通用机场和赤壁通用机场,促进咸宁市航空运输发展。

(三)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布局

1.客运枢纽规划

为实现旅客出行的便捷化、品质化、绿色化,加快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站场布局规划,新建咸宁公铁换乘中心、赤壁北高铁站客运枢纽,强化高铁与城市内部客运交通方式衔接。同时,为适应城镇化日益增长的客运需求,推进各县(市、区)一级客运场站建设和各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建立“市级枢纽型客运站、县级集散型客运站、乡镇级运输服务站”三级服务体系,形成“一主一次双中心,四辅多点三层级”的客运枢纽布局形态。

专栏4-3一主一次双中心,四辅多点三层级”

一主”指咸宁市咸安区客运枢纽主中心,主要包括咸宁公铁换乘中心、咸安客运中心、咸宁市中心客运站。

一次”指咸宁市赤壁市客运枢纽次中心,主要包括赤壁北高铁站客运枢纽、赤壁市中心客运站。

双中心”指咸宁市咸安区客运枢纽主中心和咸宁市赤壁市客运枢纽次中心。咸安区和赤壁市是咸宁市位于京广铁路廊道上的关键节点,主要服务于咸宁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间及与国内其他城市间的出行交流。

四辅”为两大枢纽中心外其余四县的客运枢纽区。

辅一”为嘉鱼县客运枢纽区,包括嘉鱼县城东客运站、嘉鱼客运中心、嘉鱼客运西站和嘉鱼新能源汽车服务总站。

辅二”为崇阳县客运枢纽区,包括崇阳客运总站、短途客运站和崇阳县城西客运站。

辅三”为通城县客运枢纽区,包括通城县中心客运站、城西客运站、通城县城南客运站和通城城东客运站。

辅四”为通山县客运枢纽区,包括通山县客运站、通山县中心客运站和通山客运东站。

四县客运枢纽区,主要服务于各市县至周边城市及咸宁市域内各市县之间的短途出行交流,紧密联系两大枢纽中心,扩大枢纽中心的辐射范围。

多点”为广泛覆盖市域乡镇的集客货运输于一体的乡镇运输服务站。

三层级”为按照枢纽辐射范围、功能定位以及交通衔接水平将咸宁市域内各等级客运枢纽分为市级枢纽型客运中心、县级集散型客运辅助、乡镇运输服务站三个层级。

2.货运枢纽规划

发展“货运物流化”新格局,推动形成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多层次功能布局,推动货物运输降本增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统筹规划,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一核、带、多节点”布局形态。

专栏4-4 “一核、带、多节点

一核”是咸宁市物流枢纽核心区,重点包括位于横沟桥镇的咸宁货场搬迁及新建铁路物流园区。咸宁市物流枢纽核心区位于咸宁市咸安区,未来将充分依托其公路和铁路的交通优势,以咸宁市经济开发区和咸安区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基础为支撑,重点发展制造业物流和商贸物流,带动咸宁市产业的发展。

”分别是沿长江航运物流带、沿107国道商贸物流带以及沿京港澳高速绿色物流带和沿杭瑞高速绿色物流带

沿长江航运物流带。充分依托长江的水路交通和沿江铁路、公路优势,以赤壁市和嘉鱼县产业发展所带来的货物运输需求为支撑,提升货物运输效率。

沿107国道商贸物流带。以现状分布于107国道周边的大型商贸物流项目为基础,进一步发挥107国道的交通优势,在发展商贸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同时,通过商贸物流园区的转型升级,打造智能化、信息化的新型商贸物流园区,提高货物运输的服务品质。

沿京港澳高速绿色物流带和沿杭瑞高速绿色物流带以六个县市区的特色产业为基础,深入挖掘京港澳和杭瑞高速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和制造业物流,积极打造绿色物流产业带,为区域内的特色产业提供物流支撑,保障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多节点”为依托咸宁沿江港口和立体交通体系,布局近30个含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在内的物流节点,不断整合物流业务,逐步形成便捷、高效、精细的现代物流体系,实现货物运输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提高货物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五、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十四五”期间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促进区域交通差异化建设,统筹全市各区域协调发展,强化不同运输方式衔接,推进交通网络互联互通,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效率和综合效益,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协调联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铁路

完善咸宁铁路网络建设,优化交通运输结构,进一步发挥铁路对咸宁经济的带动支撑作用,提升咸宁区域枢纽地位。一是积极开展武汉至咸宁至南昌高铁项目前期工作,将武咸城际铁路延伸并入全国铁路交通网络,大幅提高武咸城铁运营效率,从根本上解决武咸城铁“尽头路”的问题,走出亏损困境,结束通山、崇阳两县无铁路的历史。同时积极规划推进武汉至咸宁市域(郊)铁路、武汉至嘉鱼市域(郊)铁路,进一步融入武汉都市圈,推动武咸同城化发展。二是积极推进嘉鱼港至京广线疏港铁路赤壁官塘驿至金盛兰专用货运铁路的规划建设工作,打通内循环,发挥各种交通方式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开展公铁水多式联运。三是推进常德至岳阳至南昌高铁咸宁至岳阳城际铁路项目,进一步完善咸宁铁路交通网,结束南三县无铁路历史。四是对接黄石新港,打通咸宁北部货运大通道,促进物流降本增效,积极为咸宁至黄石货运专用铁路的实施创造条件。

2.

积极部署航空机场。充分发挥航空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满足产业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的需要。以航空机场为枢纽,周边基础设施作为衔接,发展公路航空联合运输,进一步完善咸宁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咸宁机场的前期工作,争取“十四五”时期早日开工建设。积极推进赤壁通用机场、通城县湘鄂赣边区通用机场的前期工作。

3.

1)高速公路内联外通

全面提升高速公路网络化水平。一是加密沿江地区以及连接重要港口的高速公路网。二是打通省际高速公路通道,强化与外部省市的顺畅衔接。三是促进市域内快速通达,构建环城区快速运输通道。

专栏5-1 高速公路联通工程

沿江地区高速。新建武汉都市区环线高速公路(簰洲湾长江大桥及接线高速公路)、赤壁长江大桥东延段高速公路。

省际高速。新建通城至修水高速公路,续建咸宁(通山)至九江(武宁)高速公路湖北段。

市内通达高速。新建嘉鱼至崇阳高速公路、咸宁城区南外环高速公路。

2)国省干线提质升级

加快普通国道扩容提质。一是稳妥推进国道城镇过境段改造,构建城区绕城环线,提升过境段道路服务水平。二是继续加强国道低等级路段改造,强化内部各县(市、区)之间衔接,提升国道通行能力。

推进普通省道提等升级。加快构建全面覆盖城乡的省道公路网。一是加快对县域之间衔接不顺、出口不畅的低等级省道路段实施改造。二是加强连接城区和通达重要景区的省道路段建设,对部分技术标准过低、运行不畅路段实施升级改造,提高普通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提升省道网整体标准和质量。三是对省道的城镇过境段实施改线,避免城市交通与过境交通互相干扰。

加快建设高速出入口及连接线。加密部分高速区段出入口,促进城市内外部交通顺畅便捷转换,促进高速公路向乡镇延伸。

专栏5-2 普通国省道提质工程

国道绕城段改造。续建G107咸安区绕城段公路、G107赤壁城区外迁段公路,规划新建G351嘉鱼县朱砂至罗家洲绕城段公路,规划改扩建G353通城县麦市至隽水至北港段、G106通城县隽水至马港段公路。

国道提等升级。续建G106通山县洪港至九宫山段公路,规划改扩建G106通山县南林桥至塘下至李渡至九宫山段、G106崇阳县桃树窝至浮溪桥段、G106崇阳县石城至肖岭段、G351咸安区胡泉至孙田段公路等项目。

跨县省道改造。升级改造S356咸安区横沟桥至通山县黄沙铺段、S359嘉鱼县金盛兰至陆口大桥段、S416崇阳县界点梓木至通城县塘湖段、S474通城县相思至庄前至大坪至隽水段、S246赤壁市凤凰山至双泉段、S362通城县崇阳县界点天井埚至四庄段等公路,规划新建S359嘉鱼至泉口公路、S319咸赵线羊楼洞至107国道段公路,续建S359赤壁市官塘驿至神山段、S361赤壁市大竹山至随阳段公路,实施S319咸安段达标提质改造工程,原级改造S319崇阳县潘尤岭至聂家段、S319赤壁市百花岭至羊楼洞段公路等。

县域内部省道改造。S359赤壁市赤壁镇至铁山咀段、S246崇阳县天城至高堤段公路实施原级改造改建S246崇阳县横岭至月亮山至港口段升级改造S358通山至大畈镇、S209通山县闯王镇刘家岭至九宫山镇砂垅口至黄牯丘段等。

省道城镇过境段。新建S362通城沙堆至五里公路、S209通山县厦铺镇绕镇公路。

高速公路互通及连接线。新建杭瑞高速慈口互通及接线、咸九高速公路九宫山连接线、京港澳高速中伙铺互通及接线、咸通高速小岭互通及接线、咸宁城区南外环高速公路连接线等,扩建武深高速公路崇阳连接线浪口至香山段、杭瑞高速通城连接线、通城县银城西路(城区至樊店段)道路。

3)农村公路补短强弱

加强县乡道建设。一是打通省际出口路,加强幕阜山旅游公路等项目建设,做好湘鄂赣公路联通工作。二是构建环线公路,进一步疏解城区过境交通压力,促进干线公路有效衔接。三是加快推进乡镇对外公路建设,实现全部建制乡镇至少双通道衔接。四是对县城连接乡(镇)、乡(镇)连接乡(镇),以及连接县级资源产业区、乡村主要旅游景区的重要县道,总体按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建设。对乡(镇)连接行政村,行政村连接行政村,以及连接乡镇产业节点、特色村庄等重要乡道,总体按照四级公路双车道及以上标准实施改造。

大力推进村道增密拓宽。对沿线人口居住较多,交通需求较大的村道,因地制宜加宽改造窄路基路面公路。全面提高村道通达深度,推进具备条件的较大规模自然村(15户以上)通硬化路

积极创建示范工程。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市、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美丽农村路”创建,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从区域示范引领向全域达标发展转变。

建通建好地方产业路。满足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一批服务地方资源开发与产业升级的高等级公路。

专栏5-3 农村公路补强工程

省际出口路。新建崇阳县高枧至中山公路,改建通山县厦铺镇经杨芳林乡至江西省布甲乡公路,改扩建通城县11条省际出口路

环城区公路。新建咸安区汀泗-桂花-马桥-高桥-双溪二级公路、赤壁北外环车埠至神山公路,改扩建通城县城市外环公路。

建制乡镇双通道建设。改扩建通山县燕龙公路、嘉鱼县簰洲湾循环线、通城县大坪至隽水延伸段公路、崇阳县青山至梓木公路。

县乡道改造。新建咸宁大道西延伸段(二期),改建赤壁市X032门郭线、赤壁市X034凤余线等,改扩建咸安区X022汀古线、崇阳县葵山至宋源公路、通山县杨芳林乡至横溪公路等。

产业路新建通城县坪山高新产业公路、通山县通山大道,改建嘉鱼县南茶线,改扩建咸安区宝八线、通城县新杭线公路、通山县大畈镇隐水枇杷产业路等。

4集疏运公路畅流增效

加快集疏运公路建设。适应咸宁长江综合门户港、赤壁港集疏运需要,完善港口的集疏运公路建设,提高港口集疏运效率。加强客货运枢纽周边的集疏运公路建设,实现高等级公路与客货运枢纽的顺畅衔接。

专栏5-4 集疏运公路提效工程

港口集疏运公路。新建嘉鱼县三环线至金盛兰钢厂北门公路、簰洲湾港区疏港公路、陆水河作业区疏港公路,赤壁市节堤至大罗湖疏港公路、白石桥至望山疏港公路、陆水河郑家洲综合码头疏港公路,改扩建嘉鱼桃舒线。

客货运枢纽集疏运公路新建赤壁市现代物流园疏港公路项目、通城县隽水至通城站公路、通城县隽水至机场公路

5旅游公路融生通景

大力推进旅游公路建设。一是实施高速公路、国省干线联络线与景区“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推进5A级景区两种以上快速方式通达,4A级以上景区二级及以上公路通达,基本解决连接重要景区道路的通行能力不足、运行不畅等问题。二是深入贯彻“两山”理念,突显咸宁秀美湖光山色,建设一批环山环湖公路。

加快建设咸宁风景道。以现有的交通线网为基础,加强沿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风情小镇、特色村寨等规划建设,实施咸宁旅游风景道建设工程,沿线串联星星竹海风景区、葛仙山风景区、三国古战场、九宫山等大小36个旅游景点。

专栏5-5 旅游公路建设工程

通景公路。新建武幕公路咸宁段、崇阳县国家森林公园至羊楼洞公路、崇阳县荆竹爆至浪口大桥公路,改扩建嘉鱼县国家田野乡村公园道路、嘉鱼县山湖温泉景区道路、崇阳县黄洋湾至柃蜜小镇公路、咸安区桂花至星星竹海公路、通城县庄前至药姑山公路、通城县沙堆镇至大溪湿地公园公路、通城县环隽旅游公路、通山县通羊镇岭下至闯王镇龟墩公路、通山县天梯田园新村旅游公路、通山县杨芳林乡高桥头至大城山张衡寺公路。

环山环湖公路新建咸安区环湖旅游公路、赤壁市西凉湖生态景观路、赤壁市环陆水湖生态景观路、嘉鱼西凉湖旅游公路、通山县燕厦乡环湖公路等。对接岳阳、平江、修水建设环幕阜山绿色旅游公路。

咸宁风景道。全长共计978公里,其中步行骑行综合道11.5公里,骑行道70.8公里,自驾游道895.7公里。在自驾游道方面,咸安区建设135.147公里,嘉鱼县建设103.303公里,赤壁市建设238.109公里,通城县建设83.22公里,崇阳县建设127.76公里,通山县建设208.119公里。2020年步行骑行综合道改造任务11.5公里,骑行道改造任务34.995公里,自驾游道改造任务217.203公里。2021-2022年骑行道改造任务35.8公里,自驾游道改造任务678.455公里,建设一级驿站1个、二级驿站5个、三级驿站3个,景观提升5处,房车营地3个。

6)公路桥梁畅通安全

完善公路桥梁建设。一是推进公路大桥建设,便捷群众出行。二是落实《湖北省公路桥梁三年消危行动方案》,切实提升桥梁本质安全水平,实现公路桥梁基础资料数字化、危桥改造科学化、桥梁养护规范化。到2022年底前,依次实施国省道四、五类桥梁,县乡道四、五类桥梁,以及村道四、五类桥梁的维修改造工作。

专栏5-6 公路桥梁完善工程

公路桥梁新建项目。新建赤壁市陆水河车埠大桥、赤壁市西凉湖大桥及接线、崇阳县四桥、崇阳县白泉陆水大桥、通山县慈口乡慈口至山口大桥等

危桥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已列入的526座危桥改造任务,改造总计约13100延米。

7)公路养护保质强基

切实加强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加强经常性、及时性、预防性和周期性养护,以稳步提升路况水平,逐步消除普通国省道次差路段为目标,统筹安排国省干线大中修工程。

加强农村公路管养。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善农村公路标志标线、护栏等安保防护措施扎实推进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及时修复损坏路面

4.水运

加快推进航道升级。构建形成以长江为依托,以陆水、淦河、富水航道为骨干的航道网。适应各县(市、区)水运发展需求,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实施航道疏浚工程,为公水联运、铁水联运的开展创造基础条件,实现境内主要支流航道与长江干流间500吨级以上船舶直达运输的内河航道体系。

全面实施港口提质。将咸宁长江综合门户港作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头号工程,加快推进长江综合门户港前期工作,适时启动潘家湾港区综合码头、石矶头港口码头、簰洲湾港区危货码头、嘉鱼陆水河码头、赤壁港车埠港区节堤作业区综合码头等项目建设。

完善水上旅游基础设施。一是结合旅游景点布设,进一步挖掘水运航道旅游价值,建设一批服务旅游的等外航道。二是以大溪湿地、隽水河、陆水河、陆水湖为重点区域,加强水上旅游与地方特色文化结合,优化旅游码头规划布局。

专栏5-7 水运航道港口扩能工程

航道升级。实施赤壁市陆水河口至节堤枢纽段航道整治工程,将14.5公里陆水航道提升至Ⅲ级。按V航道标准整治疏浚咸安区淦河、赤壁市陆水湖桂家畈至芳世湾航道、崇阳县灌棚(白泉)至铁柱港航段、崇阳县洪下至四级电站航道、通山县富水航道。

港口提质。加快赤壁港建设,新建赤壁港陆水河车埠港区节堤综合码头、蒲圻港区望山综合码头、陆水河河口红庙综合码头。加快咸宁长江综合门户港建设,新建簰洲湾港区六坛作业区综合码头和中石化油品码头、嘉鱼港陆水河通用码头,改扩建嘉鱼港石矶头港区砂石集并中心和潘家湾港区砂石集并中心。加快咸安区水运建设,新建斧头湖综合码头。

水上旅游。旅游航道方面,新建通城县隽水镇城区旅游航道等。旅游码头方面,新建赤壁市陆水河旅游码头、赤壁市陆水湖旅游码头、嘉鱼县三湖连江旅游码头、崇阳县浪口旅游码头、崇阳县青山水库旅游码头、通山县富水湖旅游码头,整治升级通城县大溪湿地公园码头及渡口。

(二)着力改善公众出行服务

1.城市及公路客运

加快客运枢纽站场建设。一是强化高铁与城市内部客运交通方式衔接,实现铁路客运与公路客运及城市公交“零换乘”。二是推进各县(市、区)一级客运站场建设,提高客运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公交线网新辟和优化,提高公交线网密度,增设公交专用道,构建结构合理、便捷高效的公交运营网络。创新公交服务方式,探索微循环公交和定制公交等模式。统筹发展巡游出租车和网约出租车,实行错位发展和差异化经营。

大力推进绿色公交建设。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更新力度,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比例。在各县(区、市)配套建设具有充电站、停车场、调度室、休息室等综合功能的公交首末站、枢纽站。

提升公交车智能化管理水平。以“互联网+公交”模式,加快运营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公交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

2.际客运

加快城际客运体系建设。积极参与武汉“1+8”城市圈城市互联互通同城化客运体系建设。推进三级以上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鼓励发展“一票制”城际客运服务。积极发展灵活、快速、小批量的城际客运定制服务产品,建立多层次客运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联程客运,鼓励各种运输方式共建共享售票、取票、乘降、驻车换乘等联运设施设备,改善旅客联程运输业务衔接条件,优化进出站流程,提高旅客出行效率和便利性。

3.农村客运

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在各县(市、区)新建一批乡镇运输服务站和农村客运候车亭,鼓励乡镇客运站点与物流服务站、农村公路养护站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集合配套设施,充分集约土地资源。

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深化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工作,推广城市公交延伸、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等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新辟、改线、延伸既有农村客运班线,扩大农村客运覆盖面和服务范围,构建“区域全覆盖、优惠全享受、机制全保障”的城乡公交体系。在县级行政区域内开展全域公交县创建,以点带面提升全市农村客运服务水平,为城乡公众出行提供均等、安全、便捷、舒适、绿色的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专栏5-8 客运场站优化工程

客运枢纽。新建咸宁公铁换乘中心、赤壁北高铁站客运枢纽。

一级客运站。新建通山县客运站、嘉鱼县城东客运站、崇阳县城西客运中心,改扩建赤壁市中心客运站、通城县中心客运站。

绿色公交。建设具有综合功能的公交首末站、枢纽站,实施新能源充电桩工程,建设特色专用公交车道。

智能公交开展公交智能系统建设,建设电子公交站牌等项目。

农村客运站场。新建咸安区双溪桥镇运输服务站、咸安区大幕乡运输服务站、咸安区贺胜桥镇运输服务站、赤壁市赤壁镇运输服务站、赤壁市神山镇运输服务站、赤壁市余家桥乡运输服务站、嘉鱼县鱼岳镇运输服务站、通城县隽水镇运输服务站、通城县大溪湿地运输服务站、通城县黄龙天岳运输服务站、崇阳县石城镇运输服务站、崇阳县天城镇运输服务站、崇阳县金塘镇运输服务站、通山县九宫山镇运输服务站、通山县洪港镇运输服务站、通山县燕厦乡运输服务站、通山县客运东站、通山县城西客运站。

4.游客运

积极发展旅游客运。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深化交旅融合发展,完善旅游交通网络设施,创新旅游交通产品,提升旅游交通服务品质,加快构建交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在主要交通枢纽场站配套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开通集散中心到重要景点的旅游公交或专线客运。发展旅游包车、预约等个性化旅游服务,满足不同层次旅游需求。

(三)全面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1.货运站场

引导物流园区建设。一是搭建咸宁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一批大型综合性物流储运基地和物流中心,打造货运数字物流总部基地,促进市域物流行业一体化发展。二是建设一批公路物流集散中心和物流园区,服务地方经济贸易发展。

2.货运组织

大力实施多式联运工程。以提高货物集装率和加快标准化为核心,依托咸宁长江综合门户港、赤壁港,围绕“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港城一体”的水运体系,建设布局合理、体系完善、内联外畅、集约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一是加强疏港公路与铁路专用线建设,完善物流转运设施,提高货物换装的便捷性和兼容性,打通港口码头“最后一公里”。二是建设一批服务公铁水联运工程的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发展先进物流组织模式。鼓励物流企业以参股、合资、联营、联盟等形式整合现有的存量资源,组建大型物流公司,提升物流仓储运输的专业化水平。

3.乡物流配送

优化城乡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以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为基础,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县(物流中心)-乡镇(物流服务站)-村组(物流服务点)的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完善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以及邮政“三农”服务站、快递网点的建设。综合运用快递企业专线模式、大型电商企业农村电商服务站、邮政速递直邮模式、城乡公交物流模式等多种模式发展城乡物流,打通“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下乡”的双向寄递通道。

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通过完善物流设施、优化货运配送车辆配套政策、推动城市配送车辆改造升级、推广新能源车辆及配套设施应用、创新配送组织模式,显著提高城市配送服务的保障能力、运行效率和环保水平,逐步建立起“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的城市货运配送服务体系。

4.冷链物流工程

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农产品、水产品等大型批发市场,推进冷链物流园区、冷链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新建或改建一批适应现代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链物流仓储设施。

促进冷链物流创新发展。创新冷链物流组织协作方式,形成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零售终端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多方参与、多元冷链物流主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引导冷链物流产业集聚发展。

完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加强冷链物流检验检疫执行力度,确保水产品、肉类产品、医药品等的检验检疫处于全程冷链环境。完善冷链物流安全监管查验体系,形成企业自检和质检部门不定期监控监测相结合的双重检验体系。

开展冷链物流重点产品示范工程。加快实施以肉类、水产品、蔬果、奶制品、集体用餐及药品为主的重点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工程。

5.慧物流工程

建设智慧物流管理信息平台。采用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支持具有较强实力的物流企业参与建设综合性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应用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自动识别等先进信息技术,落实对公路、铁路、水运等不同运输方式货运统计数据,构建物流信息收集管理、物流业务信息交换和物流企业信息处理三级架构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促进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

开展智慧物流示范工程。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货运供需信息的在线对接和实时共享,提升物流运输运作效率。开展智慧物流示范工程,建设一批智慧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引导物流产业智慧化转型升级。

专栏5-9 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工程

综合性物流园区、物流基地新建咸宁(中国)物流储运服务基地、咸宁市储运综合物流中心。

公路物流园区、物流集散中心新建捷利泉都现代物流综合产业园、赤壁茶庵岭物流园综合体、通山县物流仓储分拨中心、赤壁市公共配送中心、崇阳县现代物流产业园,改扩建通城县玉达物流园。

多式联运工程。推进咸宁货场搬迁及新建铁路物流园区项目,新建赤壁市蒲圻公铁物流中心、咸宁现代公路港物流园、湖北安欣多式联运物流中心、赤壁陆水河港航物流中心。

绿色配送示范工程。2022年底,建成投入运营的干支衔接型货运枢纽1个、公共配送中心4个、末端共同配送站60个。城市配送新能源纯电动货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货车与充电桩的配置比例达到3:1。城市共同(集中、夜间)配送比例达到50%以上,城配企业信息平台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冷链物流工程。续建赤壁曙光智慧冷链仓储配送中心、嘉安15万吨冷库农产品集散中心,新建咸宁高新华信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中心、赤壁望家欢国际农副产品物流园、嘉鱼县新街镇农副产品集散物流中心、崇阳县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改扩建通城县宏锦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通城县新三汇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园区。

智慧物流工程。建设智慧物流管理信息平台。新建京港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湖北官埠智慧物流园、湖北嘉鱼智慧物流园、昊顺达物流园、景华智能物流园、行者物流储运基地。

(四)提高智慧交通建设水平

1.进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

加快新技术赋能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大力推广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与交通感知网络同步建设,逐步实现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和客货运枢纽设施的数字化采集、传输、监测、管理、共享与应用,最终实现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全过程、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

2.实施“互联网+交通”工程

通过“互联网+出行”推动交通出行服务多元化、品质化。借助互联网、APP等新媒体平台,搭建集路况信息发布、一键救援、交通运输服务监督、公交运行实况、交通一卡通、服务区查询、ETC预约查询、在线充值等功能于一体的咸宁市智慧出行服务平台

通过“互联网+建设监管”助力咸宁市交通项目有序建设。建设咸宁市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信息平台,对全市交通建设和运输市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和评估,跨区域跨部门进行信用信息的交换和共享,逐步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信用管理服务体系,构建施工现场→项目办→交通质监局的三级监管模式。

通过“互联网+道路监测”提高交通安全执法管理水平。建设可视化网络监测平台,实时监测干线公路重点路段、事故多发路段、重点大型桥梁等,根据交通治理需要,逐步扩大监测范围,为交通建设、管理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基础信息保障。

通过“互联网+公路养护”提升公路养护效率和品质。构建以养护服务为导向、养护数据为核心的“互联网+道路养护”新模式,研发农村公路信息管理平台,解决农村公路已通车里程底数不清、病害信息统计不准、建设监管跟踪困难、计划下达数据支撑不足等问题。

3.推动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

建设交通运输云数据中心。汇聚公路养护、道路运输、路政执法、水运海事、工程质量监督等部门的数据资源,提供存储、计算、安全、共享、应用等服务,为构建智慧交通体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建成全市统一的交通运输地理信息平台。依托北斗卫星通信在遥感测设、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建立包括公路、收费站、服务区、桥涵、隧道、客运站、航道、港口码头等多个数据库的全市交通运输“一张图”,为综合交通运输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精准的地理信息服务。

4.断拓展智慧交通应用领域

有序推进“交旅融合”智慧化发展。实施“一部手机游咸宁”行动计划,通过政企合作,推动旅游行业数据资源开放应用,助力咸宁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

积极推动港口航道智慧化转型。大力推进港口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加快水上安全监管与应急救助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巡航系统,对辖区船舶污染物排放和水上污染事故的发生进行监管。

专栏5-10 智慧交通重点项目

互联网+交通”工程实施“互联网+出行”,建设咸宁市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建设监管”,建设咸宁市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信息平台;实施“互联网+道路监测”,建设可视化网络监测平台;实施“互联网+公路养护”,建设农村公路信息管理平台

交通运输数字化工程建设集基础支撑、数据资源、交换共享、信息安全、运行维护和容灾备份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运输云数据中心。建设集交通地理信息采集、储存、管理、发布和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交通运输地理信息平台

拓展智慧交通应用领域依托咸宁市交通运输大数据资源平台和旅游大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建设咸宁市智慧旅游平台结合GPS监测预警系统、水上视频监控、船舶污染在线监测等手段,建设覆盖范围全面、响应快速、保障有力的水上监管信息化平台

(五)践行绿色交通发展理念

1.绿色生态公路建设

将绿色理念融入公路设计与施工。在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将资源节约、生态环保作为重要的控制因素,合理安排路线走向和土地占用,少占耕地林地,避开敏感点和保护区域。在公路建设中,多采用低路堤、以桥代路、以挡墙代替边坡等节约用地技术,控制施工环节的能耗与排放。

加强公路生态建设。加强生态防护、植被恢复与路侧绿化建设,增强碳汇能力。加强已建公路的生态恢复建设及新建公路的生态保护建设,推进土壤复垦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公路景观绿化技术等的应用,大力开展公路建设中取土场、弃土场等临时占地的植被恢复工作。

交通建设材料循环利用技术应用。开展交通运输循环经济示范活动,大力推进沥青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再生利用、废旧轮胎胶粉改性沥青筑路应用及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料在公路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2.绿色港航建设

加快港口节能改造。优化港口装卸设备用能结构,加快港口装卸机械技术升级改造,大力推进港口集装箱轮胎式起重机“油改电”工作,实现沿江港口集装箱码头全面完成“油改电”。推进港区码头绿色照明改造,推广使用节能照明。

加强港口污染防治。加快港口污染物和废弃物接收设施建设,在重要港口码头逐步覆盖垃圾接收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在散货码头堆场采取有效防风防尘措施。鼓励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减少港区排放,提高港区环境质量。

加强航道、库区生态污染防治。在航道建设中,积极采用生态护岸技术,制定生态污染防治方案,编制专门的航道库区污染应急计划。

3.绿色交通运输装备体系

提升客货运输装备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大力调整优化车辆运力结构,加快淘汰高耗低效的老旧车辆,大力推广天然气道路运输客货车。加快发展适合高等级公路的大吨位多轴重型车辆和短途集散用的轻型低耗货车。

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逐步优化用能结构。积极在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公务车等领域优先开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的试点应用,逐步提高城市客运纯电动车辆、LNG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的比重。大力推动加气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推广船舶LNG动力改造,加快老旧船舶更新换代。

4.城市绿色出行

强化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积极鼓励公众采取绿色出行方式,加强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打造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网络,开展“爱我咸宁、绿色出行”活动,倡导“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合理有序发展共享单车。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扩大公共交通覆盖面。

专栏5-11 绿色交通建设项目

港口节能改造。推进杂货码头轮胎吊和汽车吊“油改电”以及港区水平运输车辆的“油改气”技术改造。在港区内码头灯塔、库房等地实施照明改造,推广使用节能照明来替代传统的高压钠灯,加快推广使用港口岸电设施设备。

港口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在赤壁蒲圻港区车埠综合码头和节堤综合码头新建船舶污水垃圾港口接收设施,新建嘉鱼港簰洲湾港区六坛作业区污染物接收码头、嘉鱼港石矶头港区污染物接收码头。

新能源车辆配套设施。服务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推进六个县(区、市)的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

(六)强化平安交通综合管控

1.构建严密的安全责任体系

落实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全面实施安全监管责任和权力清单制度,理顺属地监管、综合监管、行业监管的职责关系,形成强大监管合力。

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监督交通运输企业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的法定责任和义务。实施风险防控建设工程,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严格目标管理考核。进一步完善安全目标管理工作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严肃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按照事故等级和管辖权限,落实行业惩处措施。完善安全生产挂牌督办制度和事故调查处理信息、整改措施落实情况通报制度

2.进重点领域治理

加强公路安全防护。大力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强对临水临崖、坡陡弯急等重点路段的安全隐患治理。加强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加大危旧桥梁(隧道)安全隐患排查及改造力度。

强化超载超限治理。建立职能明确、运转高效、依法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治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地方政府治超主体责任,健全路面治超督查机制,推动督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推进治超非现场执法,切实提高车辆检测效率和动态监控能力。

保障城市客运安全。建立健全各项城市客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章制度,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督促客运企业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

提升水运安保能力。加强内河安全监管设施建设,推进全市重要航道安全防护建设,初步建成水上安全监管和应急救助系统,全面提升装备配置水平。 

深化平安工地建设。完善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监理的安全责任。完善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数字化监管系统和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考核系统建设,实现动态监管

3.升应急救援效能

完善先期响应机制。建立行业风险评估及全员告知制度,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加强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应急装备物资配备。落实预案管理、事故信息报告和应急响应责任。 

提升现场处置能力。实施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工程,建立完善应急现场危害识别、监测与评估机制,规范事故现场救援管理程序。 

改进资源配置条件。探索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化建设与运行管理模式。强化应急救援实训演练,促进应急救援关键技术和装备应用。整合资源,加强区域性救援基地、骨干队伍和装备建设。

4.筑牢安全生产底线

加强安全风险防控。防范和化解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重大风险,加强对风险源头管控,针对交通基础设施、载运工具、营运企业和从业人员等各方面,建立完备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制度,科学高效的落实各项风险防控措施。

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深化道路客运、危化品和易燃易爆物品运输、水上交通安全、公路水路工程施工安全、港口、危化品码头等交通重点领域的隐患排查和打非治违,督促行业内企业落实隐患整改措施,对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有效监管,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整改销号制度,分级挂牌督办重大隐患。

专栏5-12 应急救援建设项目

应急资源调配中心。新建赤壁市应急产业物流中心、通城县交通应急物流中心。

区域性救援基地。新建崇阳县青山水上搜救中心、陆水水上搜救中心。

(七)重视行业治理体制建设

1.业体制

深化交通行业体制改革。深化大部制改革,加快完善“大交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规范执法行为,拓宽公众参与交通治理渠道,提升行业软实力。

推动综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部门间沟通协商,完善交通运输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力争在综合运输体系规划、重大项目建设、综合客货运枢纽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区域交通与城乡客运一体化、多式联运政策等方面的衔接、沟通与协调上取得突破。推进部分行政审批事项“跨城通办”,提升审批办事效率,逐步实现与其他城市政务服务“业务通、系统通、数据通、证照通、用户通”,解决异地办事面临的“多地跑”“折返跑”问题。

2.输服务业

推动维修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发展汽车维修连锁经营,鼓励大型维修企业、连锁经营 4S 店布设连锁网点。大力推广和示范快修品牌,加快推进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建立诚信市场。

强化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建立集报名、培训、考试、发证、继续教育、质量信誉考核等综合业务为一体的从业资格考试中心。

3.交通法治

完善法规制度体系。落实公共交通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法律,完善相关制度。推进运输服务业制度建设。继续宣传贯彻已制定的交通运输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行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完善运政执法管理模式。强化对火车站、客运站、城市出口等城市窗口以及商圈、学校等重点区域运营车辆专项整治,充分利用新媒体向全社会宣传相关执法信息,建立融合道路运输企业主体管理、行业管理部门监管查处、社会广泛监督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检查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动执法信息公开。建立健全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机制。建立现场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实行移动执法检查

提升路政执法水平。严格查处涉路案件,依法保护路产路权。推动多部门联合“治超”。开展与邮政执法合作,严厉打击违规收寄禁限寄物品、未经许可从事道路运输等违法经营行为。

4.人才队伍

做好紧缺人才培养。抓好人才培养、交流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建设高素质交通职工队伍。加强对安全保障、信息化等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完善后备干部人才库和绩效考核制度。

强化继续教育与培训。加强干部职工队伍继续教育,以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重点,针对城市交通、行政执法等方面广泛开展岗位培训。有序推进相近岗位轮岗,推动人员流动。

5.通文化

丰富交通文化活动形式。深入开展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举办专题辅导、知识竞赛、网上竞答及理论知识测试等活动,坚持学习制度和学习检查制度。做好党员的服务意识教育,强化服务型机关建设。

完善交通文化宣传机制。加大执法形象、队伍建设、交通法制等宣传,完善与社会公众沟通渠道。创新公路信息发布方式,在市域内,形成与交警、气象等相关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丰富信息发布内容

六、保障措施

(一)做好顶层设计

提高规划站位,加强与国家、湖北省上位规划的衔接,结合咸宁城市发展定位,落实咸宁全域旅游、特色产业增长极、绿心城市等发展要求,做好中长期综合交通规划顶层设计,引领咸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加强规划约束

加强规划的引领和约束作用,依据规划谋划年度重点工作、投资任务、建设计划等,优先实施重点项目库中已经明确的项目,切实做到规划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增强规划的执行力和约束力,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创新管理体制

加强改革实践和制度创新,注重协同推进,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融合发展。积极开展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调研,出台有关的改革方案和配套措施,逐步形成分工科学、权责明确、务实高效、运行有序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工作水平。

(四)强化要素保障

市自然资源、林业、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对重大交通项目在交通工程建设用地、林业用地、规划选址等方面给予支持,合理安排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时序。地方县市政府应按有关规定,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按工程进度及时提供施工用地。

(五)创新投融资机制

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健全回报与收益分配机制,加快推进市场化运营和价格管理改革。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根据需要分类发行政府债券品种。

(六)加强队伍建设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人才及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培养。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治理工作,强化行政监督,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